2013年10月22日星期二

蒙古國的武裝力量 - 蒙古國—從傳統走向現代的草原之國

【前言】
翻開世界地圖,你會發現這樣一個國家,它地處亞洲中部,東、南、西三面與中國接壤,北面同俄羅斯的西伯利亞為鄰。它的領土面積為世界第二大內陸國家,在世界各國排名中居第17位。雖面積不太大,卻擁有2003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的鹹水湖烏布蘇湖,佔世界淡水資源2%、素有「東方的藍色珍珠」之美譽的淡水湖庫蘇古爾湖也嵌於境內,多美的庫蘇古爾風景區被稱作「東方的瑞士」……
武裝力量
蒙古國武裝力量由國防部和公安部兩個系統組成。國防部轄下有作戰部隊、通信部隊、航空部隊和各省軍事處、烏蘭巴托和達爾汗兩個衛戍區軍事院校等。公安部下轄邊防部隊、各省公安處等。
蒙古人民軍
1921年3月1日,蒙古人民革命黨第一次代表大會,決定將牧民游擊隊改編為蒙古國人民革命軍(Mongolian Armed Forces),並決定成立人民革命軍司令部。為了紀念蒙軍解放阿拉布拉格,國家將每年的3月18日定為蒙古國人民革命軍建軍節。此後,蒙軍同蘇聯紅軍一起粉碎了流竄於蒙古國北部的沙俄白匪。1921年7月16日,蒙古國人民革命軍佔領了庫倫(今烏蘭巴托),推翻了舊政權,宣佈蒙古國人民革命成功。1924至1934年間,蒙古國人民革命軍先後建立了空軍、炮兵、坦克兵、通訊兵等兵種,1932年蒙軍鎮壓了蒙古國西北部庫蘇古爾、後杭愛、前杭愛、紮布汗等省的封建主和反動喇嘛策動的反革命武裝叛亂。1935年至1939年間,蒙軍聯同蘇聯紅軍,擊退了入侵蒙古國東部邊境地區的日本。
第二世界大戰期間,蒙軍接受了大批現代化的蘇聯軍事裝備,增加了機械化兵種的比重,同時建立了「一長制」的軍事管理體制,取消了政委,改革了軍銜和軍裝。這時蒙軍發展到五萬人。1945年8月10日,蒙古國政府對日宣戰,蒙軍騎兵團及機械化部隊,在總司令喬巴山統率下進入中國東北及內蒙古國等地,協同中蘇兩國軍隊,擊敗了日本關東軍,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貢獻。二戰結束以後,蒙古國處於有利的國際環境,基於「和平建設」的思想,蒙古國政府從1952年開始大規模裁減軍隊。1960年以後,蒙古國受蘇聯對外政策的影響,不斷擴充軍隊。從1963年起,軍隊人數日益增加,一些戰後撤銷的部隊也恢復了,機動化部隊開始取代了步兵並新增了導彈、雷達、防化等新型部隊。同時,蒙古國與蘇聯先後簽訂多條軍事同盟條約。
1990年,蒙古國實行總統制後,蒙古國總統同時兼任武裝力量總司令。1997年國家開始對武裝力量組織結構進行調整,將蒙軍現行編制由師團制轉入了旅營制,即旅、團、營、連、排、班制。截至2008年,蒙古國武裝力量總兵力共2萬人。
(本文轉載自趙儒煜編著新書《蒙古國—從傳統走向現代的草原之國》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

 
Design by Free WordPress Themes | Bloggerized by Lasantha - Premium Blogger Themes | Affiliate Network Re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