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24日星期六

文摘:晚清真正十大武功高手

清朝末期,中國處於內外交困的歷史大變局之中,外有強敵入侵,內有慈禧太后專權,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俗話說:自古亂世出英雄,在抗擊外敵,內懲奸賊的鬥爭中不斷湧現出來。除了大家已經耳熟能詳的大刀王五、黃飛鴻、霍元甲外,還有較不為人知的國父孫中山先生貼保鑣杜心武、太極八卦掌泰斗蕭海川,以及沒有高牆城河可以阻擋得了的輕功高手燕子李三…在這整理10位武學翹楚,稱他們叫晚清真正的「十大武功高手」。
1.大刀王五
京師武林名俠。本名王正誼,字子斌,祖籍河北滄州,回族。因他拜李鳳崗為師,排行第五,人稱「小五子」;又因他刀法純熟,德義高尚,故人人尊稱他為「大刀王五」。王正誼一生行俠仗義,曾支持維新,成為人人稱頌的一代豪俠。位列民間廣泛流傳的晚清十大高手譜中,與燕子李三、霍元甲、黃飛鴻等著名武師齊名。
王五出生貧寒,三歲時父親又因疾去世。他只得與母親相依為命,很小便開始幹各類雜活,後來又拜肖和成為師,為習武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滄州當時最有名的武師當屬雙刀李鳳崗。為了修習更高的武藝,王五便想拜他為師,卻多次吃了閉門羹,他就長跪李門前以示誠心,李鳳崗為其精神打動,便收其為徒。王五不負師父重望,幾年下來功夫已不在師父之下。為了把他鍛煉成更加全面的人才,李把他推薦給自己的師兄劉仕龍,一起押鑣,行走江湖。經過幾年的鍛煉,王五告別了師父,同治十年,他先到天津,後又到北京,經人介紹到了一家鏢局當了鑣師。
光緒三年,王五利用自己的積蓄,加上朋友的幫忙,在北京半壁街(崇文區)自開了順源鏢局(後來遷往廣安大街)。順源鏢局活動範圍廣大,北自山海關,南到江蘇淮安市清江浦。他規範從業,收費合理,德義高尚,生意十分紅火,很短時間內便聲名鵲起。
王五不僅本行中受人尊敬,他的愛國義舉更是被人們廣泛傳頌。甲午戰爭失敗後,禦史安維峻上疏,力陳議和之弊,要求嚴懲誤國者,卻遭到清廷的貶斥,被革職戍邊。王五出於義憤毅然擔負起了護送安維峻的責任。回京後,王五便在香廠籌開學堂街,名為「父武義學」。更為人們所稱道和廣為流傳的是王五與譚嗣同的交往。王五俠義心腸,與譚嗣同兄弟相稱,傳授譚武藝刀劍之法,二人由此建立了深厚的友誼。
1898年,戊戌變法進入高潮,譚嗣同應詔入京,任四品軍機章京,參預變法。在此期間,王五擔負起了譚嗣同的衣食住行和保安工作。變法失敗後,譚嗣同為表白自己變法決心,醒悟大眾,甘願受捕。王五得知後心急如焚,多方打探消息,買通獄吏,還廣泛聯絡武林志士,密謀救譚,卻被譚嗣同堅決拒絕了。9月27日,譚嗣同等「戊戌六君子」被剛毅監斬于宣武門外菜市口,王五得知後悲痛欲絕。
1900年,義和團反帝愛國運動在北方興起。王五率眾積極參加,與義和團眾並肩作戰,殺洋人,攻打教堂。後因義和團運動發展不利返回北京,而在北京居住的期間又被小人告密。
以致其住所終被八國聯軍包圍,大刀王五為了不連累親友隻身負義,後被德軍槍殺於前門外東河沿,時年56歲。
大刀王五被殺後,頭被掛在城門上,家人無法給王五入殮。天津的霍元甲聽說後,隻身趕來,夜裏將王五的頭取下、埋葬。當天晚上,霍元甲就住在王五故居南房西側的一間房子裏。
電影《黃飛鴻》海報。(圖/摘自網路)
電影《黃飛鴻》海報。(圖/摘自網路)
2.黃飛鴻
其父黃麒英乃晚清「廣東十虎」之一(黃飛鴻並非廣東十虎之一, 廣東十虎分別是:王隱林、黃澄可、蘇黑虎、黃麒英、周泰、譚濟筠、黎仁超、陳鐵志、蘇燦、梁坤),飛鴻6歲從父習武,13歲隨父鬻技街衢,盡得家傳功夫。後遇鐵橋三(廣東十虎之一)之愛徒林福成授其鐵線拳、飛砣絕技,並在宋輝鏜處學得無影腳,武藝日臻精進,稍後,黃飛鴻隨父於廣州樂善山房設館授徒。
黃麒英謝世,黃飛鴻子承父業成為一代宗師,是當時南派武林中最年輕的武術教練。一生中,曾先後被提督吳全美、黑旗軍首領劉永福等聘為軍中技擊教練。相傳其平生絕技有雙飛砣、子母刀、羅漢袍、無影腳、鐵線拳、單雙虎爪、工字伏虎拳、羅漢金錢鏢、四象標龍棍和瑤家大耙等。因其尤精虎形諸勢,故在武林中享有「虎癡」之雅號。此外,黃飛鴻亦善於舞獅,有廣州獅王之稱。
黃飛鴻縱橫江湖數十年,憑著過人的勇敢、智慧和絕技,身經百戰,顯赫輝煌。成為中外聞名的武術大師。他武藝高強且崇尚武德,推尚「習武德為先」,從不恃強凌弱,堅持以德服人。
他力主摒除門派之閡,能者為師,更是力排重男輕女之見,最先收授女弟子和組織女子獅隊的武師之一。其眾多弟子中,以男弟子梁寬和林世榮,女徒弟莫桂蘭、鄧秀瓊等最負盛名。其餘的門人,亦頗有聲譽,遍佈粵港澳臺、東南亞各地。他生前弘揚國粹、匡扶正義、見義勇為、扶弱助貧、濟世為懷的風範,在武術界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軼事,被世人廣為傳誦。
3.霍元甲
電影《霍元甲》海報。(圖/摘自網路)
電影《霍元甲》海報。(圖/摘自網路)
霍元甲(1868年1月18日-1910年9月14日),字俊卿,祖籍河北省東光安樂屯(屬滄州地區),漢族。世居天津靜海小南河村(今屬天津市西青區南河鎮,為紀念霍元甲這位名震中外的愛國武術家,經天津市民政局審核並報天津市人民政府批准,其故鄉天津西青南河鎮自2009年1月18日起更名為精武鎮),為精武體育會創始人。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有一俄國人來津在戲園賣藝,他在報紙上登出廣告,自稱世界第一大力士,打遍中國無敵手。
霍元甲見了廣告,並聽說俄國人還當場信口雌黃,侮蔑中國人無能,極為氣憤,當即邀懷慶會館主人農勁蓀和徒弟劉振聲前往戲園,見到俄國大力士在臺上吹噓自己是「世界第一大力士」,「病夫之國」如有能者,可登臺較量。霍元甲在台下哪里還坐得住,不顧眾人勸阻,一個箭步,氣宇軒昂地跳上戲臺,開門見山地說:「我是東亞病夫霍元甲,願在這臺上與你較量」。此時翻譯將霍元甲生平來歷告知俄國人。此俄國人聞知霍元甲威名,不敢怠慢,連忙將霍元甲請進後臺,霍元甲當場質責俄國人:「為何辱我中華?」並提出三個條件:一是重登廣告,必須去掉俄國人是「世界第一」的說法;二是要俄國人公開承認侮辱中國的的錯誤,當眾賠罪謝過;否則就是第三個條件:我霍某要與之決一雌雄,並命其當機立斷,色厲內荏的俄國力士哪敢出場比武,只好答應了前兩個條件,甘願登報更正和公開承認藐視中國人的錯誤,從而灰溜溜地離開了天津。
4.杜心武
杜心武(1869年-1953年),名慎魁,號儒俠,人稱南北大俠,道號斗米觀居士,是中國著名的武術家,被萬籟聲稱為自然門的第二代宗師,也是清末時的革命黨員,曾擔任宋教仁、孫中山先生等人的保鏢。因為他身材瘦削,被稱為俠骨。在日本留學時,曾經飛腿打敗相撲,又被稱為神腿。
馳名中外的武術家杜心武,從小拜武林怪傑徐矮子為師,學得一身驚人的功夫,早年在四川、貴州、
雲南一帶做保鑣。威震四方,被譽為「南北大師」。 1900年赴日本留學,他在那裏認識了宋教仁,兩人交識很厚。1905年,孫中山在日本組織同盟會,宋教仁是同盟會的骨幹,經宋教仁介紹,杜心武也參加了同盟會,並做了孫中山的保鑣。杜心武擔任保鑣,並不是每天跟隨孫中山,主要是遇有重要會議時,由杜心武組織幾個人在會場內外負責保衛工作。 1913年宋教仁被刺後杜心武曾一度離開政壇,閉門事佛。日本入侵華北後曾試圖讓他出面組織華北維持會,但被他拒絕。
5.董海川
董海川生於清代嘉慶年間(1797-1882),河北省文安縣米家塢人,幼年喜學各家拳術,及長訪師江南,在九華山下見一壯漢盤樹繞行,順逆轉換之間辮子竟可立起(氣血充足的表現),便向前詢問。壯漢指引董海川去其師父雲盤老祖處。自此,董海川在九華山雲盤老祖門下學藝,歷經幾個寒暑,盡得其藝;臨別時師父贈雙鉞並叮囑:武藝已經是高手中的高手,但轉掌(當時還沒有八卦掌這個稱呼)這門練法並不完善,你要把它完善起來並發揚光大。
董海川下山後來到了京城,經人介紹于京師肅王府中任雜役(董海川入王府但並不是太監,一是王府雜役不是一定要太監才能做;二是當時董海川早已成年,而要當太監一般都是自小閹割且有生命風險,更別說一個成年人了,要是閹割那是九死一生。在現今的程式八卦掌中,認為董海川不是太監)。
在一次王府的比武中,董海川端著盤子從眾人身後躍到前面,救下被王府護衛首領沙回回(因為是回族人,姓沙,所以人們叫他沙回回。此人心術不正,但鐵砂掌功力極高,董海川弟子馬維褀與其切磋,被其掌力暗勁傷到後腰,當時無事,三天後重傷不治身亡。當然沙回回也沒有好下場,這是後話。)從擂臺上擲下的對手(此人被扔下時,大頭朝下,幸虧有董才沒被摔死),從而被肅王得知王府還藏有如此高手。董海川隨即在場上表演了幾樣絕技,掌劈石磨、貼牆畫等,據說最後一樣絕技是繞樹轉掌,越轉越快,最後腳下離地轉樹一圈,稱為淩空八步。
當時,太極拳名師楊露蟬與董海川,在王府架起的網上比武,你來往後,精彩萬分,最後平手收場。八卦掌自董海川之後,桃李盈門,流傳後世。董海川壽享高齡,監歿昏惘,仰臥床上,兩手仍作換掌式,直至氣絕。八卦掌流傳國內外,迄今不衰。董氏傳人層出不窮,其墓已遷至北京西郊,重修一新。
6.王子平
王子平(1881—1973),回族,生前任中國武術協會副主席,他生於武術之鄉河北滄洲的一個武術世家,從學于魯人楊洪修,精查拳、八極拳、龍泉劍。
王子平早歲行商關東,後投身軍伍,以武術教練將士。1900年(光緒二十六年)義和團失敗,他亦因避嫌
出走濟南。初以行商為業,往來各地,每到一地,多著意尋訪武術名家,求學各門技藝;後棄商從戎,投濟南鎮守使馬良興辦的軍事武術傳習所學習,從執教該所的查拳大師楊鴻修精習查、滑、炮、洪等拳及彈腿諸藝技。
1919年,號稱「世界第一大力士」的俄國大力士康泰兒在北京中央公園獻技,勢甚囂張,王子平激于義憤,當眾挫敗之。後又挫敗西方力士馬志尼、阿拉曼、柯芝麥、沙力文。在青島時,曾遭日帝憲警圍攻,王子平把他們一一擲至樓下。王子平後在陸軍部馬子貞部下任武術教練,在軍中表演舉石擔、石蹬,以大力著稱。
7.韓慕俠
韓慕俠,直隸人,剛滿12歲的韓慕俠,隨父進津賣柴巧遇張綿文家護院周鏢師,收其為徒,習藝3年。後投師張占魁、李存義學得八卦掌、形意拳。20歲的韓慕俠技成猶不自滿,去南方雲遊,遍訪名師。先後拜李廣亭、宋約齋、車毅齋、應文天等9九位名師盡得國術真諦回津。韓慕俠將形意、八卦揉在一起,南北兩派八卦熔為一爐,融會貫通,自成一派。于民國元年創建天津中華武士會。又於民國二年自辦武術專館(宙緯路寶興裏一套四合院內)。免費授徒(《益世報》刊登義務授徒啟事)。當時慕名學藝的南開學校的學生有周恩來、于文志、梁鏡堯、何樹新和嶽潤東等;北洋女師學生有劉清揚,直隸女師學生有喬詠菊、喬詠荷姐妹等。韓慕俠武術館培養了不少武術精英。但是韓慕俠憂國憂民的思想使他不滿足辦武術專館,而想用武術訓練軍隊,把「以武術治國」的希望寄託在軍隊身上。韓慕俠的抱負年近50歲時才得以施展。當時受張學良將軍之邀,出任十六軍千人“武術團”的教官,團部設在南關下頭鴻源裏一號。「武術團」即大刀隊,集訓于楊柳青達二年之久。
在武術團,韓慕俠用八卦刀和連環槍的套路即用八卦刀中的「纏頭裹腦」等動作要領施行順步砍、拗步砍、左右砍、連剁帶劈;把形意的五行連環槍的擘、崩、鑽、炮、橫五槍,變化為步槍的刺、拔、挑、崩、擘五個刺殺動作訓練士兵,簡單易學,有很高的實戰價值。
8.燕子李三
燕子李三,河北滄州人。清朝末年中國正處亂世,山河破碎風雨飄搖,但這也為江湖好漢和武林高人縱橫天下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舞臺,民間也流傳著許多有關俠義英雄的傳說。而「燕子李三」,無疑是其中頗有名氣的傳奇飛賊,而且現在幾乎成了一個品牌。 燕子李三傳人新聞照
要瞭解「燕子李三」,首先必須弄清一個問題:燕子李三有不同的版本,各有各的傳說。也就是說,在那個歷史年代,曾經有好幾個人用過燕子李三的名號。而民間和官府又將各種無頭盜案歸結到其名號上,同時一些高來高去的飛賊也自誇是燕子。那麼到底誰第一個用了「燕子」綽號,誰才是最原始的「燕子李三」呢?
據史書文獻資料記載,最老的燕子李三是河北獻縣人。綽號「燕子李三」,本名李雲龍,乳名喚作「小龍兒」。因李雲龍兄弟較多,而其排行第三,又有「燕子」的綽號,所以又稱「燕子李三」。
《獻縣誌》、《獻縣四十八村鄉土教材》中都有關於「燕子李」的記載。且其後人都還健在輕功亦有傳人。其第七代傳人李二輝已將「燕子李三輕功」申請備註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並發表《關於近代武林人物燕子李三的幾個版本考》的學術論文。並多次被媒體採訪報導。 燕子李三傳人練功照
李三,便於掩護自己的真實身份。因此,當一個燕子李三被官府擒殺後,往往在其他地區又出現了自稱或被訛傳的「李三犯案」。所以嚴格來說,燕子李三已經成了當時活躍在北方平津冀魯地區的許多飛賊共用的代名詞。
認為李景華不會有傳說中的「燕子三超水」的輕功,不能在水面上點水而行。但他的武功確實非同小可。這可以從他的作案物件中看出。他的作案對象不是小家小戶,而是深宅大院、高牆阻隔、護衛森嚴的富家大戶。在這些地方,他能夠來去自如,這不能不說他有超常的手段。他可以頭朝下,借助一些工具,身子像壁虎一樣緊貼牆壁往上爬;也可以將系有長繩的鐵爪拋於高牆或樹枝之上,然後攀著繩子爬上去:還可以用腳蹬牆,借勁使力,巧妙地越過障礙;也可以輕而易舉地撬開各種鎖子……
9.孫祿堂
孫祿堂,河北望都縣人。孫祿堂天資聰穎,勤奮好學,9歲喪父,家中一貧如洗,由老母撫養成人。他喜愛武術,曾拜一位江湖拳師學習少林拳術,時間雖短,但他好學苦練,練得一身好功夫。11歲時背井離鄉,去保定一家毛筆店做學徒。
13歲時孫祿堂拜河北省名拳師李魁元為師,學習形意拳,同時文武兼學。兩年後,孫的武藝出類拔萃,李魁元便把他推薦給自己的師傅郭雲深繼續深造。不久他便把形意拳的真功學到手。孫祿堂然而他並不滿足,還繼續尋師學藝,到北京跟八卦掌名師,程廷華學藝,由於孫祿堂本來功底深厚,又得程師竭力指教,苦練年餘,盡得八封掌的精髓。
為使他經風雨見世面,廣識神州武林各派之精華,追本求源,掙脫師法樊籬,日後自成一家,便誠懇地勸他離師門去四海訪藝。1886年春,孫祿堂隻身徙步壯遊南北11省,期間訪少林,朝武當,上峨嵋,聞有藝者必訪之,逢人較技未遇對手。1888年他返歸故里,同年在家鄉創辦了蒲陽拳社,廣收門徙。 孫祿堂早年精研形意拳,師從李奎元,複從郭雲深,共十一年,其間又得宋世榮、車毅齋、白西園諸前輩親授,加之孫祿堂天資彌高、性情恬淡,故孫之形意拳功夫能超逸前代,功臻沖空化境。
孫祿堂擅長武功:太極、形意、八卦各門拳法無一不精。戰績:年輕時好鬥,踢館無數從未落敗,藝成後遊歷天下,無有敵手,在世名家皆為嘆服,曾信手擊昏挑戰的俄國著名格鬥家彼得洛夫。年愈花甲時,力挫日本天皇欽命大武士板垣一雄。古稀之年,又一舉擊敗日本五名技擊高手的聯合挑戰。故在當時武林中享有「虎頭少保,天下第一手」之譽。
時人評曰:孫祿堂武功已至「依乎天理、批大郤、道大窾」,神乎之游刃的武學最高境地,為當時武術界之領袖人物。形意、八卦名家張兆東晚年對友人曰:「以餘一生所識,武功堪稱神明至聖登峰造極者,惟孫祿堂一人耳。」
10.郭雲深
郭雲深(1820~1901),直隸深縣馬莊人,家不富足,力食四方,兼訪名師,聞劉曉蘭先生名氣,便訪至易州西陵,也拜孫亭立先生為師練八極拳,住在劉曉蘭先生處,這樣劉曉蘭先生與郭雲深先生成了八極拳門中的「譜兄弟」。孫亭立先生見郭雲深學拳已成,便讓郭雲深去山西李老能那裏學形意拳。郭雲深到山西太谷以同鄉之關係拜見李老能先生,說明來意,並將八極拳中的剛猛猴拳和梨花大槍演示給李老能先生看。
李先生見郭雲深所練手法靈速、氣勢嚴整而神氣活妙,遂收為弟子。當時李老能以租種菜園為生計,郭雲深幫助灌田、耕耘,一應事情非常勤快,深得老能先生的喜愛,便傾囊相授,郭十二年後藝成。後來因剷除惡霸,犯了人命官司,被關進監牢,仍苦練功夫,由於項上有枷,腳上鐵銬的緣故,練就了只能邁出半步的絕技——半步崩拳,所以,後來郭雲深名揚大江南北,以「半步崩拳打遍天下」而著稱。
郭雲深在當時武術界很有聲望。他的練拳,靜如泰山,動如飛鳥。如遇不測之事,只要耳聞目見,不管對方拳棒有多快,皆能避之。有一次郭雲深想試試自己的功夫,讓五個壯士各持一木棍,其一端頂住郭雲深的腹部,郭雲深一轉腰,將五人打出一丈開外。對形意拳理論,進行過系統的研究和總結,遺著有《能說形意拳經》一書。郭雲深在北方數省教授學生多人,晚年隱居鄉間,七十餘歲而終。

2014年2月20日星期四

360年前 乌克兰种下东西分裂的种子

近期,乌克兰国内乱局牵动世界目光,东乌克兰、西乌克兰对于国家政策严重分歧,造成政府和反对派矛盾几乎无法调和。即使反对派上台,东部地区也不会接受其亲欧政策。东、西乌克兰为何分歧如此之大?其实对立分裂的种子,在300多年前就已经种下。
17世纪早期以前,乌克兰归属于波兰-立陶宛王国,统治阶层主要是来自波兰的地主贵族。从宗教信仰看,乌克兰当时主要信奉东正教,波兰信奉天主教。天主教势力在乌克兰大力压迫东正教会,实行改教行动。西部地区通过一定妥协,形成了保留一定东正教仪式的东仪天主教,东部地区则坚持东正教,并因此产生对波兰的敌对情绪。另一方面,波兰地主农奴制度的剥削压迫,更直接催生了乌克兰人的大规模反抗。
1648年,乌克兰东部掀起了赫梅利尼茨基领导的哥萨克大起义,乌克兰各地农奴、平民也纷纷响应,整个乌克兰几乎全部脱离波兰。但哥萨克起义军在波兰的反扑下多次受到沉重打击,一度陷入困境。但最致命的问题,却是领袖赫梅利尼茨基缺乏独立自主的精神。
当时,乌克兰西面是强敌波兰,东面是新崛起的俄罗斯帝国,南面是虎视眈眈的克里木汗国和奥斯曼帝国。以当时乌克兰起义军的实力,尽管战局暂时不利,但也完全可凭自己实力建立一个独立国家。但赫梅利尼茨基等人,却希望获得强大帝国作为保护,以效忠某个君主为代价获得乌克兰的自治。由于乌克兰不愿对波兰低头,奥斯曼则是异教和宿敌,因此只剩下俄国沙皇一个选项。
1654年,乌克兰哥萨克领袖赫梅利尼茨基与俄罗斯沙皇代表签订《佩列亚斯拉夫协定》。按照赫梅利尼茨基的意思,协定规定哥萨克全军只效忠俄罗斯沙皇本人,接受俄国沙皇保护,乌克兰和俄罗斯两个国家应该是同盟关系。但俄方却通过文字游戏,将协定解读成“乌克兰和俄罗斯合并条约”。直到今天,俄罗斯仍把《佩列亚斯拉夫协定》说成“乌克兰回归俄罗斯大家庭”的历史事件。
条约签订后,俄罗斯逐渐把哥萨克当成了附庸,乌克兰的自主权利大部丧失,好不容易形成的独立国家雏形毁于一旦。刚刚脱离波兰的统治,却又陷入俄国的枷锁,不少哥萨克领袖拒绝根据《协定》宣誓效忠,直接用武器反抗俄军,和原先的同胞也展开了对立。
由此,哥萨克领导层开始醒悟,新任领导人尤里·涅米雷奇在1658年与波兰进行艰苦的讨价还价,签订了《加佳奇协定》,宣布乌克兰重归波兰-立陶宛王国,同时乌克兰、波兰、立陶宛在政治地位上完全平等,三方组成一个联邦国家。条约还规定,乌克兰拥有自己的军队、司法、财政和货币,东正教与天主教享有相同的权利。《加佳奇协定》可以说是历史上对乌克兰最有利的协定,是一次有希望的历史转机。
然而,这一协定却酿成了更大灾难。乌克兰人对波兰地主的历史仇恨和不信任,无法通过一纸条约抹平。《加佳奇协定》尽管对乌克兰非常有利,却遭到内部严重反对,哥萨克军全面分裂甚至打起了惨烈内战,起义成果付诸东流。再加上波兰、俄罗斯、奥斯曼、瑞典频繁在当地开战,第聂伯河两岸多次成为焦土。最终,乌克兰大致以第聂伯河为界,东部接受了俄罗斯统治,西部则暂时回归了波兰统治。
此后,波兰在18世纪被三次瓜分,随后俄国全面吞并乌克兰,以及波兰在一战后重新独立并拥有了西乌克兰,在加上1939年苏联又重占西乌克兰。东、西乌克兰在300年前分分合合,东部亲自俄罗斯,西部亲近中西欧的特殊政治、文化、宗教格局,一直都没能发生根本变化。(凤凰军事 防务短评 陶慕剑)
image
油画展示了1654年《佩列亚斯拉夫协定》宣誓仪式,赫梅利尼茨基领导哥萨克军集体欢呼。然而,历史事实是不少哥萨克领袖反对协定,拒绝效忠俄国沙皇。(资料图)

2013年11月19日星期二

殺甘迺迪 專家疑中情局下手

1963年11月22日,甘迺迪總統在德州達拉斯市遇刺身亡,舉世震驚。儘管政府詳細調查、舉行許多聽證,最後公布華倫委員會調查報告,認定兇手奧斯華(Lee Harvey Oswald)單獨行凶,但50年來,認為他不是單獨行動的陰謀論,從未止息,且多如牛毛。針對此案鑽研數十年的專家裴瑞(Dave Perry)認為,只有一種理論可能是真的:下手者是中央情報局(CIA)。
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指出,現年70歲的裴瑞早年是麻州的保險理賠評估師,現已退休,住在達拉斯地區,他自1976年起即鑽研刺甘案的種種疑點,追根究柢,每年10月和11月大約花數百小時時間研究和詢問。陰謀論一度指控42個團體涉案,提到的殺手有82人,參與陰謀的人達214個。

裴瑞綜合整理後認為,有五種說法最盛行。一、當時的副總統詹森幹的。二、軍事工業集團做的,因為甘迺迪想自越南撤軍,影響他們的生意。三、黑幫下手除掉甘迺迪。四、奧斯華獨自行凶但得到不明陰謀者的幫助。五、中情局下手做掉甘迺迪。
經過研究後,前面四種可能性都被裴瑞排除,他只對中情局下手說法特別有興趣。他說:「可以想見,甘迺迪對CIA的陰謀詭計已經受夠了。他發現,CIA企圖殺掉古巴領袖卡斯楚,結果確實如此。因此,有一種理論說,CIA覺得甘迺迪想要把他們解散,因此先下手為強,下令把甘迺迪做掉。」

裴瑞指出,專家確定奧斯華行凶前數周到過墨西哥市的蘇聯大使館,甚至知道他跟誰談話,但不知談話內容。他認為,奧斯華可能名列CIA薪資冊,可能是雙重間諜。
image
甘迺迪總統1963年11月22日抵達德州達拉斯,甘迺迪就坐在第一輛敞篷車的後座
image
甘迺迪總統(後座右方)被刺後,陰謀論50年來不絕於耳。(美聯社)
image
甘迺迪總統遇刺,倏忽已50年,賈姬(左二)戴著面紗在愛德華甘迺迪和羅勃甘迺迪陪同下出席喪禮,女兒卡洛琳及兒子小約翰站在前排,向父親靈柩致敬。(美聯社)


2013年10月22日星期二

蒙古國的武裝力量 - 蒙古國—從傳統走向現代的草原之國

【前言】
翻開世界地圖,你會發現這樣一個國家,它地處亞洲中部,東、南、西三面與中國接壤,北面同俄羅斯的西伯利亞為鄰。它的領土面積為世界第二大內陸國家,在世界各國排名中居第17位。雖面積不太大,卻擁有2003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的鹹水湖烏布蘇湖,佔世界淡水資源2%、素有「東方的藍色珍珠」之美譽的淡水湖庫蘇古爾湖也嵌於境內,多美的庫蘇古爾風景區被稱作「東方的瑞士」……
武裝力量
蒙古國武裝力量由國防部和公安部兩個系統組成。國防部轄下有作戰部隊、通信部隊、航空部隊和各省軍事處、烏蘭巴托和達爾汗兩個衛戍區軍事院校等。公安部下轄邊防部隊、各省公安處等。
蒙古人民軍
1921年3月1日,蒙古人民革命黨第一次代表大會,決定將牧民游擊隊改編為蒙古國人民革命軍(Mongolian Armed Forces),並決定成立人民革命軍司令部。為了紀念蒙軍解放阿拉布拉格,國家將每年的3月18日定為蒙古國人民革命軍建軍節。此後,蒙軍同蘇聯紅軍一起粉碎了流竄於蒙古國北部的沙俄白匪。1921年7月16日,蒙古國人民革命軍佔領了庫倫(今烏蘭巴托),推翻了舊政權,宣佈蒙古國人民革命成功。1924至1934年間,蒙古國人民革命軍先後建立了空軍、炮兵、坦克兵、通訊兵等兵種,1932年蒙軍鎮壓了蒙古國西北部庫蘇古爾、後杭愛、前杭愛、紮布汗等省的封建主和反動喇嘛策動的反革命武裝叛亂。1935年至1939年間,蒙軍聯同蘇聯紅軍,擊退了入侵蒙古國東部邊境地區的日本。
第二世界大戰期間,蒙軍接受了大批現代化的蘇聯軍事裝備,增加了機械化兵種的比重,同時建立了「一長制」的軍事管理體制,取消了政委,改革了軍銜和軍裝。這時蒙軍發展到五萬人。1945年8月10日,蒙古國政府對日宣戰,蒙軍騎兵團及機械化部隊,在總司令喬巴山統率下進入中國東北及內蒙古國等地,協同中蘇兩國軍隊,擊敗了日本關東軍,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貢獻。二戰結束以後,蒙古國處於有利的國際環境,基於「和平建設」的思想,蒙古國政府從1952年開始大規模裁減軍隊。1960年以後,蒙古國受蘇聯對外政策的影響,不斷擴充軍隊。從1963年起,軍隊人數日益增加,一些戰後撤銷的部隊也恢復了,機動化部隊開始取代了步兵並新增了導彈、雷達、防化等新型部隊。同時,蒙古國與蘇聯先後簽訂多條軍事同盟條約。
1990年,蒙古國實行總統制後,蒙古國總統同時兼任武裝力量總司令。1997年國家開始對武裝力量組織結構進行調整,將蒙軍現行編制由師團制轉入了旅營制,即旅、團、營、連、排、班制。截至2008年,蒙古國武裝力量總兵力共2萬人。
(本文轉載自趙儒煜編著新書《蒙古國—從傳統走向現代的草原之國》

2013年8月26日星期一

2013年7月11日星期四

千億遺產爭奪案的啟示

●香港千億元遺產爭奪事件終於以陳振聰被定罪並判刑12年的結果落下帷幕。陳是華懋集團已故主席龔如心的風水師,他偽造了一份龔的遺囑,內容是要把上千億港元遺產全部交給陳,與龔的另一份捐贈給慈善基金會的遺囑相牴觸,因而爆發這個真假遺囑案。
此案有超級八卦的一切元素-牽涉金額是天文數字,女主角是亞洲女首富,財富超過英國女王;男主角是事件發生前沒沒無聞的小人物,把他們連在一起的則是知識人都認為無稽的風水之說。審訊過程中性、謊言、和錄影帶一個都沒少。
看完這齣歷時七年的大戲,雖然結果沒有絲毫意外,仍然得到許多感慨,也發現許多值得人們咀嚼和汲取的嚴肅教訓:
★ 切勿貪得無厭。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不義之財不要拿,拿也要適可而止。
最令人驚訝的一點,應是陳在獲贈20-30億港元鉅款之餘,居然還覬覦龔的其他遺產。20億港元是全球99.99%的人一輩子都無法達到的財產水平。有這樣的錢要創事業可以創事業,要享榮華可以享榮華,夫復何求?已經有花不完的錢,更多的錢根本毫無意義。
然而陳卻賭上他人生最重要的名譽、家庭、光陰和財產,用拙劣的手段去試圖博取毫無意義的東西。陳對於風險和報酬的認識實在有待加強。
人生永遠都有起伏,有進退,不可避免,但中國俗話說見好就收,西諺也說Quit while you are ahead,本案給世人的最大教訓就是做投資的前提是要保住元氣,要設好停損點,不能孤注一擲,尤其是沒有能力東山再起的人。
★ 陳太小看現代司法的調查取證能力。用今日的科學辦案,只要願意投入足夠的資源,真相是無所遁形的。
★ 前兩周我們提到九種「容易受騙的客戶」,身患重病者為其中之一,尤其是絕症患者,因為這類人有可能神智不清,或者病急亂投醫,他們所簽署的文件或合約是有可能被推翻的。本案中即便陳所持的遺囑是龔親手所寫,即便沒有另一份遺囑,都未必禁得起繼承人的法律挑戰。想要乘人之危的趁早死了這個心。
★ 要有「立此存證」的警覺心。倘若陳所說的是事實,那麼他就犯下了疏於立下憑證的錯誤。把一千億元送人是何等大事,能寫張紙就算數?說給誰聽誰也不會相信。在這種情況下,陳應該找幾名律師幾個公證人一起簽寫遺囑,甚至讓龔錄影說明她的決定。這並無妨保密。
陳沒辦法這麼做,因為根據呈堂證據,他的遺囑最可能是用來為龔「調整風水」延壽的道具。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也經常會碰到可能導致糾紛的情況,比如租房、車禍等,每個人都必須訓練自己能夠察覺這種時刻並採取適當的存證措施。擁有越強大的證據,日後的麻煩越小。
★ 遺產的處理一定要謹慎,遺產安排出問題,輕則損失財富,重則引發至親反目,在本案中女主角甚至在身後名譽掃地,皆因她自己的失策。
★ 富人只是有錢的普通人。從這個事件我們也可以看出,富人也是人,也有普通人之常情,有人的一切基本需求,也需要朋友,也怕死,可能更怕死。所以,成功的企業家應該尊敬,但不必神化。
★本案真正的贏家:
1.香港的慈善機構-千億港元資金將撥入華懋慈善基金。
2.律師團-兩方的律師費或許超過上億港元。
3.報紙媒體-得到了一個大好的八卦題材。
★輸家有兩個:
1.女主角-名譽掃地。
2.男主角-稅局向他追稅和罰款,法庭向他追索法庭費用,華懋向他追索律師費賠償金,他已經賣房抵債,現在還得入獄。說不定陳出獄後可以給自家的祖墳檢查檢查,調整一下風水?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

 
Design by Free WordPress Themes | Bloggerized by Lasantha - Premium Blogger Themes | Affiliate Network Reviews